当前位置: 首页 清朝历史

明朝都有火器了为什么到清朝又没了呢

编辑:爱上历史发布时间:2022-05-20 00:50

1840鸦片战争后,中国进入了近代历史。欧洲的洋枪洋炮远比中国的强大,让中国人看到了差距。其实,在明代,中国的火器使用同样不低。那为什么到了清代,就突然不见了呢?其实,这些火器并没有不见,只是清代不重视,所以并不显眼。那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?

事情还要从明朝开始说起。火药虽然很早就发明,但是真正把火药应用于军事,是在唐代之后。在宋代,火药就被大量使用。而说到使用的巅峰,则是在明朝,清代继续沿用。

在明成祖北征蒙古的时候,火铳就大发神威。这得益于明成祖朱棣改造明朝军制而发展出的京城三大营。其中,神机营就是专门使用火器的部队。不过,此时使用的火铳叫神机铳,是一种早期的火门枪。这种火铳威力并不是太大,近距离杀伤性较强。而且,需要点燃引线来引爆火药,将弹丸射出。不过,在十四世纪,这种武器已经算是很先进的。因为同为火器的使用者,此时欧洲也在使用火门枪。

在《明英宗睿皇帝实录》中有关于神机营作战方式记载:“国朝神机枪诚为难敌之兵,一每队五十七人,队长副各一人,旗军五十五人,内旗枪三人,牌五人,长刀十人,药桶四人,神机枪三十三人。”

这里记述的就是神机营的标准阵型。跟现代部队不同,神机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配备火铳。因为火门枪复杂的发射方式,所以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发挥作用。其中,有五个盾牌手是负责防御对方远程武器的攻击,然后三十三个枪手分成三列互相配合,只有第一排的十一个人负责射击。

在射击的时候,也不像现在的枪支。神机铳是没有准星和造梦的,也就是说射击的时候不能够做到三点一线。而之后沐英在南征越南的时候,发明了三段击之类的战术。就是现实奇数枪手射击,然后偶数枪手射击。如此轮番射击,可以保证射击的持续性。

而这套战法在面对蒙古骑兵时候同样奏效。成祖北征,在面对蒙古骑兵时候,枪手在前列,然后骑兵在后,最后步兵压上。在蒙古冲锋的时候,先是火铳一阵猛射,杀伤敌军的同时使对方战马受惊。然后,骑兵冲锋与对方骑兵交战。如果有需要,步兵压上收割战场。这套战法将蒙古人打成了游击队,明朝防线从长城向蒙古纵深大大推进。

神机营在北京保卫战中同样威力巨大。由于王振和明英宗两个菜鸟,使得当年纵横天下的明军精锐全军覆没。而在瓦剌进攻北京的战役中,明军在将瓦剌军引入埋伏圈后,神机营利用地形优势大量杀伤敌军,从而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。

不过,在之后,明军火器发展慢于西方。虽然发展慢,但是聪明的中国人可以模仿嘛。在嘉靖年间,双屿海战之后,明军在双屿岛缴获了大量葡萄牙的工匠。通过模仿葡萄牙工匠,明朝发明了火绳枪,即鸟铳。

火绳枪是火门枪的升级版。由于火门枪复杂的射击方法,所以欧洲发明了火绳枪。火绳枪是通过扳机引发火绳燃烧,最后引燃枪管里的火药。火绳枪的发明,大大简化了射击的过程,成为明代火铳兵的制式武器。在嘉靖年间,鸟铳被大量使用,一次就制造一万多把。而到了万历年间,鸟铳更是成为戚继光所发明的车营的制式装备。

评论加载中..
加载中